世界如同星系,處在一段段誕生、碰撞而后漸漸散場的宏大進程之中。如何記錄當下的誕生與碰撞?如何在時間與空間漸漸消逝和褪色之前將其珍貴留檔?隨著三維空間重建技術的日漸成熟,這一問題得到了解答,這一愿景已然照進了現實。
今年6月,如視帶來了其自研的手持實景掃描儀——龐加萊。誕生以來,龐加萊以其獨一無二的數字視角,從峽谷到礦場、從山川到森林、從自然生態到城市工業,不斷探索并復刻著廣袤的物理世界。
這一次,如視手持龐加萊走進北京大學,從極具代表性的西門進入,在百周年紀念講堂、校史館等頗具文化、歷史韻味的建筑中穿梭,又游走于覆蓋了北京大學學子日常學習生活的圖書館、教學樓……步履不停間,北京大學的點狀建筑、線狀街道等此時此景都被如實記錄,并將以數字世界的方式永恒存在下去。
以“上帝視角”還原建筑之美
北大之行始于西門,也是北京大學的正校門,地處北大東西向主軸線起始點,坐東朝西,古樸典雅。由空中落下的俯瞰視角,讓傳統中式建筑的中軸之美盡攬眼下,一個石橋、半畝方塘,紅屋灰瓦、古色古香,北京大學內蘊的深厚文化氣質撲面而來。
如視龐加萊直出西門點云效果
穿過一片綠色,便來到建于1949年的紅一至紅六樓,仿清建筑,灰色筒瓦廡殿頂,古樸高雅又氣勢恢宏,紅色半藏柱,門粉墻,藍綠斗拱彩畫。紅一、二、五樓與紅三、四、六樓分別形成“品”字形結構。深入其中,考古學院、藝術學院分布其中,頗有古典藏匿現代之美。
如視龐加萊直出紅一至紅六樓點云效果
來到北大圖書館,這座建立于1898年的藏書樓,不得不感嘆,圖書館的氣勢恢宏與學子們的孜孜苦讀。北京大學圖書館前身為建立于1898年的京師大學堂藏書樓;辛亥革命后,又改名為北京大學圖書館;1952年,北京大學圖書館合并了原燕京大學圖書館; 經歷了如此多的歲月洗禮,赫然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座兼具古典與現代的圖書館。倘若那時便有了三維重建,便可留下這一次次變遷了。
如視龐加萊直出圖書館點云效果
沿著綠蔭小徑漫步,便可在郁郁蔥蔥中遇見檔案館。未名湖西岸,掩于重重花樹間,北大往日珍貴歲月都被悉數珍藏在朱色白墻蘭臺里……
如視龐加萊直出檔案館點云效果
如果說哪一幢建筑可以代表北大,那少不了百周年紀念講堂。回溯至新中國建政之初,百周年紀念講堂就早早坐落于校園中心,聯結教學區與生活區,莊嚴的會議典禮與青春活動均在此舉行,承載了無數燕園師生的青春理想,它是城市地標建筑,更是延綿不絕的學術勝景。
如視龐加萊直出百周年紀念講堂點云效果
以“龐加萊視界”重現孿生空間
追尋歷史的脈絡,如視龐加萊真實記錄著眼前的物理世界,憑借極高采集密度、超高清影像精準著色,微秒級時鐘同步、超高像素細節特寫等能力,無死角全覆蓋采集著北大的一磚一瓦,在云端一筆一劃地復刻出北大數字空間。
同時,龐加萊能夠與手機跨端互通,通過清晰點云呈現三維重構場景,身處其中也能實時查看拍攝效果,從而實時規劃路線,提升采集效率,將眼里捕捉到的燕園風光都盡數記錄在鏡頭下。
此外,龐加萊外形足夠小巧輕便,富有簡潔利落的美感,這種理念貫徹在實際使用中,讓使用者能夠憑借龐加萊獨立完成大型場景采集工作,支持電池熱插拔的配置保障續航持久力,為長時間作業保駕護航。
借力如視龐加萊,超大場景三維重建不再是復雜大型工程,單人手持設備就能輕松實現不間斷作業,眼前是古樸厚重的真實建筑,云端是全視角可任意查看的三維重構空間,沉浸式體驗或古典或現代的建筑之美。從都市校園到自然生態,物理世界此時的生動絢爛被悉數記載,時間與空間不再是藩籬。在數字空間內,人們可于千里之外重游故地,亦可在歲月逝去之后,重新回到夢開始的地方。
除卻為歷史建筑進行數字化存檔,龐加萊還可應用于工程測繪、園區巡檢、AR導航、數字空間建設等多種場景,1:1搭建高精度三維空間,點云數據支持導入多種第三方軟件,適用于多領域后期作業,助力三維空間重建技術在多場景下的規模化應用。
本次龐加萊走進北京大學,正是希望可以記錄這座百年名校當時當下的美好,以留存人們對于北京大學的珍貴記憶。未來,龐加萊將步履不停,持續記錄更多有價值的物理空間,為每一個值得記錄的空間進行數字化存檔,永存此時此景。
Copyright 2015-2022 安卓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豫ICP備2021032478號-23 聯系郵箱:89 7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