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房惠玲通訊員潘進東
春日的暖陽下,民勤縣昌寧鎮四方墩和大海子義務壓沙植樹現場,干部群眾或兩人一組,或三五搭檔,揮鍬鏟土、挖坑栽苗、提桶澆水,一棵棵新栽植的梭梭苗展現出勃勃生機。
甘肅青梭公益發展中心負責人馬俊河說:“我們每年春秋季都會組織全國的志愿者到民勤來壓沙種梭梭,今年計劃種植梭梭5000畝。”
民勤縣地處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東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騰格里沙漠包圍。多年來,民勤將防沙治沙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把防沙治沙納入領導干部實績考核,持之以恒地開展干部職工義務秋季壓沙和春季造林活動。
同時,結合全縣生態保護實際,科學編制防沙治沙規劃及青土湖、老虎口、西大河等地區的治理規劃,把防沙治沙的重點放在綠洲西部和北部風沙線,把造林綠化的重點放在沿邊沙區和生態脆弱區,把林產業的重點放在綠洲內部和沿沙區,因地制宜,綜合施策,全力推進生態屏障建設。
截至目前,民勤縣全縣人工造林面積達到230萬畝以上,其中壓沙造林130萬畝,封育天然沙化植被325萬畝,在408公里的風沙線上建成長達300公里的防護林帶,全縣森林覆蓋率由2010年的11.52%提高到18.28%。
如今的青土湖,水位上升,波光粼粼,不時有野鴨和不知名的水鳥游弋。至2021年,青土湖水面達到26.6平方公里,形成旱區濕地106平方公里,有效阻隔了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合攏。
在治沙的同時,民勤縣還大力發展沙產業,促進生態脫貧和產業致富。近年來,民勤縣鼓勵發展以紅棗、枸杞、釀酒葡萄、桃、杏、李為主的經濟林和以肉蓯蓉為主的沙生藥用植物,打造沙生藥材示范基地11萬畝,培育林業加工企業12家,家庭林場50家,各類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79個,60家治沙專業隊伍(公司)全程參與生態建設,形成了治沙與增水的良性互動,以沙漠景觀,生態治理成果為重點的生態文化旅游業悄然興起,成為沙區群眾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
農民何德榮承包了青土湖的梭梭沙地,他說:“我們承包的沙地是免費的,在樹下種植肉蓯蓉來發展沙產業,肉蓯蓉的價格在每公斤140至150元之間。”
據統計,2017年以來民勤縣直接和間接從事壓沙造林和沙產業的群眾達到11.4萬人,實現總產值3.22億元,全縣農村居民收入達到11250元,比以前凈增6032元,其中來自沙產業、工程壓沙的收入占比達到36%。
如今,民勤的治沙觀念也發生了顯著變化,不再是任意擴大綠洲面積,而是根據水資源承載量決定生態建設規模,實現人沙和諧。
Copyright 2015-2022 安卓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豫ICP備2021032478號-23 聯系郵箱:89 7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