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免费视频_欧美日韩一_www.成人精品免费网站青椒_理论午夜_精品九九久久_视频在线日韩

  • 設置
    日夜間
    白天
    主題色
    黑色
油價迎來調整窗口:95號汽油或將進入10元時代 2020年9月10日今日全國汽油柴油價格查詢表公布
當前位置: 首頁 > 軟件 > 內容頁

梅江區積極探索解決撂荒地難題 已完成春季糧食生產任務30486.8畝

2022-04-18 14:04:05 來源:

清明過后,禾苗生長越發迅速,驅車行駛在梅江區鄉間,昔日撂荒的田野被綠油油的禾苗填滿,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盤活撂荒的土地,就等于擁有了一筆財富。”梅州市富良美米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丘志鋒正仔細查看著禾苗的生長情況,心中期待著收獲。

撂荒地變良田,老百姓心里甜。今年以來,梅江區認真貫徹落實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緊扣“糧食安全”這一工作主題,把撂荒地治理作為守住國家糧食安全底線的關鍵舉措,政企合力、掛圖作戰,盤活農村閑置土地資源,著力推進撂荒地復耕復種。

截至目前,梅江區已完成春季糧食生產任務30486.8畝,其中早稻種植面積21221.3畝、春大豆2029.3畝,超額完成2022年糧食生產任務;已完成撂荒耕地復耕復種861.78畝。

接下來,梅江區將以問題為導向,堅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一戶一策”“一地一策”分類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并推廣先進經驗做法,切實提高耕地產出率和農民種糧效益。

尋根問診

昔日良田為何變荒地

4月的梅江區,天氣晴好。

站在西陽鎮新聯村的田埂上,氣溫適宜,微風不時吹來,讓人倍感愜意。“這是下地干活的好時候,陽光不燥,溫度不高。”新聯村村民藍炳光是個種水稻的好手,他趁著好天氣下田里為禾苗除草。

曾經他一個人就能負責5畝稻田的種植和收割。“這幾畝田種出的水稻,就是家庭一年的米飯。”藍炳光說。隨著家庭條件的改善,藍炳光的孩子不再以務農為生,選擇在鎮上打工,收入穩定。

同村的陳金霞也有著相同的經歷。“我的女兒在廣東梅州經開區的一家電子廠上班,一個月到手3000元左右,不時還發一些福利。”陳金霞說,種田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干旱、洪水、野豬啃食等都有可能導致顆粒無收。“記得一次,秋季,野豬把我們家的水稻踩踏了一半,我們連補救的辦法都沒有。”

村里無年輕勞力,老人無力耕種,導致田地撂荒,這是梅江區存在的普遍現象。每年全區勞務輸出量大,“誰來種田”已是現實問題。“據調查,村內多數年輕人選擇到珠三角、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畬江工業園等地務工。”西陽鎮副鎮長饒國焱說。

其中,種田收益低,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是年輕人放棄種田的主要原因之一。梅江區耕地多數位于山區,由于地塊小,田地零星分布,適宜機械化、規模化耕作的連片田地較少,無法規模化發展,導致不少田地撂荒。

新聯村黨總支部書記丘建青向記者解釋:“撂荒地復墾包括土地整、地力恢復、基礎設施修復等流程,通常情況下,一畝撂荒5年左右的耕地,復耕成本突破千元是常態。”成本上漲,農產品價格卻較為穩定,往往需要規模化發展才能實現正收益。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和根本。作為廣東糧食主要產區的成員之一,抓好糧食生產、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梅江區責無旁貸。

業內人士認為,通過土地流轉引進企業和種植大戶,是提高種糧效益,提高農業生產集約化、規模化水,解決撂荒地難以復耕復種的有效途徑。從土地經營權流轉著手,為實現撂荒地復耕復種,梅江區長沙鎮澄灘村率先找到了突破口。

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說明,農業大有可為。”梅州市強泰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葉興東說。在村黨支部的協助下,他與劉萬強、劉寶青等幾名村民一同成立了梅州市強泰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農戶+經銷商”的模式進行生產,以優質稻谷為主打產品,當地土特產和適應城郊需求的優質農產品為輔,帶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助力澄灘村鄉村振興。

“我們為農戶提供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并負責農戶收成之后的銷售,讓村民安心種植。”葉興東告訴記者,此外,合作社多次開展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項目,提升合作社成員的勞動技能,實現科學種養,提高經濟效益。

“目前,我們已集約了200多畝的田地,并與50多戶村民簽訂了收購協議。”葉興東介紹,合作社成立時間剛剛超過半年,稻谷就迎來了豐收。“去年,我們產量就已達到了25萬斤,在村黨支部的幫助下,與深圳市一家企業建立了合作,絲苗米全部售出。”

多方合力

村企協作盤活撂荒土地

上午9時,西陽鎮新聯村內傳來陣陣機器聲,現代化農業機械在田野上來回作業,一株株禾苗在機器的“指揮”下,有序地扎入田中。昔日的荒田,不到一天時間便種滿了禾苗。“今年,我們一共種了200畝水稻,且都是用播種機器來進行操作。”梅州市富良美米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丘志鋒說。

據了解,新聯村因土地零碎、村民耕種收益低等原因造成耕地點狀碎片化撂荒,出現“有地無人種”或“有人無力耕種”的情況。丘志鋒對被撂荒的地感到十分惋惜,他冒出了一個想法:既然荒地無人耕種,為什么自己不嘗試承包下來,進行耕種呢?

丘志鋒是新聯村人,曾在東莞開辦工廠,七八年前他從東莞回到家鄉探索發展有機農業。“梅州的稻米遠聞名,且新聯村大多數的人都種水稻,所以我決定在荒地規模化種植水稻,并打造‘有機大米’。”丘志鋒說。

實現規模化種植,首要任務便是流轉、集約大規模的土地。要打破戶與戶的界限,沖破村與村的壁壘,最大可能實現撂荒土地大面積的流轉使用,變分散為集中,為復耕復種提供條件。

真正讓土地轉起來,卻并不容易。“農民都把土地當成‘命根子’,許多村民寧愿讓土地荒著,也不愿意租給企業。”丘建青說。土地流轉受阻的癥結在于部分群眾對土地流轉的認識不夠,同時缺乏有效的農村土地流轉組織、指導和管理手段。

誰來幫忙轉?基層黨組織率先站了出來。“我們成立撂荒機動隊,幫助企業流轉土地、整土地等,讓企業能夠安心種植,將荒地全面‘盤活’。”饒國焱說。機動隊成立后,隊員們與丘志鋒走家入戶,幫助丘志鋒和村民簽訂租賃協議。“現在自家有兩畝多土地被承包,農忙時還有零工可以做,收入也挺不錯的,一天能有150元的收入。”陳金霞笑著說。

“目前,我們已經為該企業流轉了百畝土地。”饒國焱說,“工作隊要發揮服務功能,為企業增加效益提供更多好環境,這樣才能確保撂荒地持續產生收益,避免耕地撂荒情況反彈。”

農企結合,讓撂荒地不斷釋放出活力。

梅江區通過“農企結合”,引導種糧企業、種糧大戶積極流轉土地,主動參與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爭當糧食生產標兵。運用生產托管、代耕代種等形式,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今年,梅江區計劃完成撂荒地復耕復種485.87畝,截至4月6日,已完成撂荒耕地復耕復種267.8畝,其中連片15畝以上撂荒耕地復耕14.4畝。

積極探索

讓撂荒土地有多重收益

沿著崎嶇的山路,驅車來到城北鎮上村村的一處山谷內,曾經的撂荒地,如今已種滿了玉米。“如果有航拍,山下往山上飛,可以看到山的顏色由黃轉綠,顏色漸變,非常美麗。”城北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上村村第一書記余廣慶說。

若不是交通、用水不便,這一塊藏于山谷間的耕地也不至于撂荒長達30年。盡管現在道路已打通,但村民的耕種意愿卻不強烈。據了解,耕地撂荒越久,地力就越差。通常情況下,撂荒超過5年的耕地,復墾后至少要經過兩年精耕細作才能進入穩定收益期。

“村民不愿意復耕,一方面是種植糧食利潤低,另一方面則是難銷售。”余廣慶告訴記者,農產品的價格將跟隨市場的變動而變動,若當年某種作物價格低下,村民無法收回成本,來年也就產生了放棄耕種的念頭。

集廣州之力,解梅江之憂。“村民不種地,那就交給村委會來種。”在城北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推動下,上村村采取股份合作形式融資,整合土地資源、在撂荒地上集約土地,開辟出一塊玉米種植基地,面積達80畝。

為了解決糧食的銷售問題,工作隊利用資源優勢,借助消費幫扶的力量,讓土地有了新收益。“我們聯系了暨南大學,待玉米成熟后,將由暨南大學統一采購。”余廣慶說,如此一來,銷量問題便解決了。

但余廣慶并未停下拓展銷路的腳步。“我想讓撂荒地,一地生多金。”他告訴記者,希望能將玉米基地打造成集研學、采摘、親子互動于一體的休閑農場。“這樣一來,既保證糧食安全,村民們也能通過興辦飯店、農家樂等方式,實現雙重收益。”

一塊土地,多重收益。在推進撂荒復耕的過程中,梅江區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按照“一戶一策”的原則,積極引導農民種植糧食作物。同時,鼓勵當地村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發展鄉村旅游、鄉村研學等第三產業,帶旺鄉村人氣,帶動鄉村經濟發展。

撂荒地得到有效盤活,不僅扎緊了糧袋子,讓糧食安全得到進一步鞏固,而且經過高標準農田建設還實現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為一二三產業融合打下了堅實基礎。

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的工作還在繼續進行,未來,梅江區將上演更多“一地生多金”的故事。

“接下來,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千方百計穩定糧食生產,確保完成早稻播種面積以及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只增不減,確保今年底前全面完成連片15畝以上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的硬任務。”梅江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相關

城北鎮:

念好旅游經

盤活撂荒地

村子美、產業興、游客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在扎上村、干光村、玉水村等梅江區村落,坑洼小路、漏水瓦房、撂荒土地等破敗現象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坦寬敞兩車道、小橋流水人家、果園蔬菜基地等新業態旅游標配,吸引了游客“下鄉”旅游。

“體驗完采摘,準備帶孩子到村子里的愛麗絲莊園轉轉,中午到尚上升石斛基地品嘗地道農家菜,下午打卡‘網紅’玉水村。”在城北鎮四季水果基地,前來體驗親子采摘的市民李先海將一日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他告訴記者,隨著121鄉道建設的推進,交通越來越方便,適合周末出行。

“當時我和老公散步到這,看到這些撂荒地很心疼,兩人就琢磨著種點果樹,沒想到鄉村振興的帶動,不僅美了村莊,路也好走了,前來體驗水果采摘的游客增加了一倍。”城北鎮四季水果基地負責人龍嫻說,基地種植了300多畝四季瓜果,高峰期每天要賣出千斤水果,同時帶動了附村民到果園就業,協助果樹管理工作。

與龍嫻一樣受益于鄉村振興的村民在梅江區并不少。城北鎮黨委副書記溫惠婷告訴記者,該鎮重點發展206國道沿線村莊的農旅產業項目,通過產業帶動,逐步實現鄉村振興、增加旅游收入的目標。

“通過農旅結合、龍頭企業帶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蘭花、櫻花、石斛、百香果等集花果種植與觀賞為一體的農旅產業經濟帶,有效帶動群眾3100戶,解決就業7215人,實現年產值3億元。”溫惠婷說。

■記者觀察

用好撂荒地

助力鄉村振興

土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也是確保糧食安全的根本。

梅江區人口多、耕地資源有限,因此更要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資源。年來,梅江區不少年輕勞動力外出打工,部分年輕人選擇進城安家,導致部分田地撂荒。此外,部分土地投入資金多,產出效益較低,農民種糧積極不高,棄耕情況時有發生。

要盤活利用好撂荒地,首先要有統一規劃,因地制宜規劃發展特色產業,打造“一村一品”,提高土地產出收益;其次要加大農業投入,加強撂荒耕地農田水利、機耕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展地力培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還要加大農業補貼力度,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對農民予以傾斜扶持,讓農民復耕撂荒地有錢賺、有盼頭。

只有讓耕地資源成為“香餑餑”,才能使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使撂荒地現象一去不復返。( 南方日報記者 梁時禹 通訊員 鐘戈)

關鍵詞:
x 廣告
x 廣告

Copyright   2015-2022 安卓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豫ICP備2021032478號-23   聯系郵箱:89 718 09@qq.com

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人av的天堂| 在线观看av网|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二区| 99视频在线| 日韩在线观看一区| 九九久久在线看|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8米奇| 久久久免费毛片| 一区二区日韩| 91在线不卡| 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 啊v在线观看| 日韩电影| 91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乱码| 亚洲精品日韩精品| 你懂的av| 羞羞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日韩91久久久久久| 国产在线不卡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一区| 综合av第一页| 国产一区一区| 亚洲三级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网站| 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二三区| 懂色av影视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一二三| 成人在线免费网站| 伊人色播|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本不卡免费新一二三区| 久综合色| 国产日产亚洲精品| 亚洲成人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亚洲激情| 99热网址| 欧美精品一二三区| 日韩午夜精品视频| 日韩成人在线电影|